最容易被勒索病毒盯上的四種目標

最容易被勒索病毒盯上的四種目標
勒索病毒最早於 2005 年首次在俄羅斯出現。從此之後,勒索病毒便逐漸擴散到全世界,並在 2011 年大量流行。根據估計,光 2021 年,勒索病毒攻擊對全球所造成的經濟成本就高達 200 億美元左右,大約每 7 秒鐘就有一起勒索病毒攻擊發生。
使用者會感染勒索病毒,大多經由不明來源的惡意電子郵件內的附件或連結下載到惡意程式。然而,由於勒索病毒的設計是為了盡可能長期躲藏而不被發現,因此受害者不太容易確切知道自己是何時感染。

兩大類型

  1. 封鎖型勒索病毒:
    這類勒索病毒會將電腦鎖住,讓使用者無法使用。有可能是對電腦開機檔案動了手腳,讓使用者進不了桌面。但一般來說,使用者還是能夠使用電腦來支付贖金,但除此之外就不能做其他事情。這類勒索病毒較為單純,造成的衝擊也不像第二種那麼嚴重。
  2. 加密型勒索病毒:
    這類勒索病毒會將電腦上的重要資料加密 (文件、相片、影片等等),但不會干擾電腦的功能。這種類型的勒索病毒通常會在勒索訊息當中加入倒數期限。如果沒有在期限內付款,就會將所有被加密的資料刪除。

四種對象

對駭客來說,他們主要的攻擊對象有四種:
  • 只有基本資安人員的單位
    那些只有基本資安人員的機構通常被視為唾手可得的目標,例如大學院校就屬於這類,而且大學裡面通常會有很多台伺服器,並分享很多檔案。
  • 能付出大筆贖金的企業、機關(構)
    能夠負擔得起大筆贖金且願意為了救回資料而支付贖金的企業,通常被視為高價值目標。政府機關、銀行、能源產業和醫療機構就屬於這一類。這些機構要隨時都能存取他們的資料才能正常運作,而且通常會覺得支付贖金反而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作法。例如 2021 年發生的美國油管營運商 Colonial Pipeline 攻擊事件,該公司就支付了 440 萬美元的贖金。
  • 握有敏感資料,怕被揭發資料外洩的機構
    手上握有敏感資料的機構通常屬於這類,例如法律事務所、社群媒體平台,以及身分認證相關的機構都屬於這類。駭客的想法是,這些機構會因為害怕被人知道其資料安全措施出了問題,進而衍生各種法律後果,所以會願意私下祕密支付贖金。
  • 因害怕而付錢的一般普羅大眾
    這類是網路上的日常使用者,這類對象通常比較缺乏相關常識,而且遇到事情也不知該如何處理,所以就容易因害怕而付錢。
不論是哪一類,一旦感染勒索病毒,基本上能做的事情只有 三項:
  1. 第一是乖乖支付贖金。一般來說,專家都會建議不要支付贖金,因為就算您付了錢,歹徒也可能會懶得幫您解開您的裝置或檔案。
  2. 最好的做法就是嘗試將電腦上的勒索病毒清除。
  3. 如果不可能清除,必須將電腦回復到出廠狀態,並將一切資料清除乾淨。正是因為這樣,所以資料備份很重要。
很不幸的是,勒索病毒似乎不可能消失。它的目標或許會改變,但這種犯罪本身不會消失。隨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朝數位化發展,智慧家庭裝置與連網汽車都是它們的最新目標,其他如家用智慧門鎖和智慧溫控裝置也是,更別說像智慧心律調整器和植入晶片等連網醫療裝置。物聯網勢必將為網路犯罪集團帶來無限機會。
文章來源

You may also like...

發佈留言